普京没想到,俄军司令被“斩首”!真凶水落石出,美西方突然失声
回顾历史,像林肯遇刺、肯尼迪遇刺等高官刺杀事件,往往采用枪击之类的传统方式,其背后潜藏着政治纷争、权力斗争等复杂因素。本次莫斯科事件却呈现出全新态势,袭击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,这让袭击更隐蔽且难以防范。而这与中东部分恐怖组织针对军事或政治目标发动的袭击有所不同,莫斯科事件在目标选择、组织策划等方面更加精细复杂。乌克兰此举背后的战略考量虽然复杂,但不管其动机是什么,在国际舆论场上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后果。
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·梅德韦杰夫指出,英国《泰晤士报》等西方媒体与乌克兰视角相同,把基里洛夫遭遇的暗杀视为合法防御。按照《泰晤士报》这种评述基里洛夫遇害的逻辑,那些参与援乌的北约国家官员都是对俄混合冲突的参与者,在俄方看来,这些北约官员均可被当作合法的军事目标。并且,俄议会主席沃洛金称乌克兰为“由纳粹非法总统领导的恐怖主义国家”。从这些情况能够看出,除了正面战场和情报战场之外,俄乌之间相互的舆论攻防也变得愈发激烈了。
评论